2011年12月4日

屬於我們的土地—《賽德克‧巴萊》


本文可能透露部分劇情



        「你的獵場在哪裡?」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地方。但當屬於你的地方被人入侵,這個地方就不再屬於你,而你也不再屬於這個地方。為了奪回這一塊土地,你需要付出甚麼代價?

        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了給日本。日本一方面想得到台灣豐富的林產,另一方面想「理蕃」,將「文明」帶給「野蠻」的原住民。但這些「野蠻」的原住民卻不領情,只希望維持他們原本沒有電力沒有學校沒有「文明」的狩獵生活,他們更以「野蠻」的方式反抗「文明」的日本。日本不停的強調自己的「文明」,以及原住民的「野蠻」。不過,將「文明」強加於「野蠻」,這件事本身不就是一種「野蠻」嗎?

        整齣戲分為上下兩集,但依我看來,下集有點多餘,即使只看上集,故事也是完整的,若以一部劇情片來說,在霧社事件後就結束也是可以的。但由於魏德聖想拍的是歷史,所以就必須把後續都拍下來。不過,魏德聖所拍的霧社事件的後續基本上就只是原住民與日軍的戰鬥,結果整個下集超過一半的時間都是在戰鬥。無可否認,戰鬥的畫面拍得非常吸引,動作設計可以媲美Hollywood的戰爭片。但,儘管是極之美麗的畫面,不停的看也會讓人感到沈悶。而下集就是在做這件事,觀眾看頭十五分鐘的戰鬥時,得到了極致的感觀刺激,但在之後的一小時,沒完沒了的戰鬥已經使觀眾麻木。如果下集可以減少戰鬥的時間,增加戰鬥後的文戲,用畫面交代原住民在事件後的生活,而不是用幾段文字匆匆帶過,整齣戲將會更加結實。

        在劇情方面,由於故事是史實改篇,有一定程度的事實根據,不會出現不合情理的情節,但整個故事雖然不至於鬆散,但又算不上非常結實。除了戰鬥的場景,在部落裡文戲的部分,其實沒有很多「戲」。所謂「部落生活」,導演的演釋就只不過是跳舞、跳舞和跳舞。

        上下集都各有一場拍得極之悽美。上集裡,族人在樹林裡伏擊入侵的日軍,當擊退了大部分日軍,莫那魯道背著負傷的父親回到部落,以為已經成功打敗入侵者的時候,他就看見部落裡掛起了太陽旗。由伏擊日軍直到看見太陽旗,雖然族人一直都沒有哭,但天空一直都在下雨,雨點已經代替了族人的眼淚了。而最後close up莫那魯道的一個眼神,就充分表達了整個部落的族人對失去了屬於自己的土地的不憤了。

        下集裡,六個部落決定合力反抗日軍,就連少年都要參與戰鬥。這時部落裡的女人說糧食不夠,所以就決定集體自殺了,聽到這個消息後,成為了戰士的少年又變回了孩子,哭著阻止他們的母親自殺。雖然這些少年都已經紋上了圖騰,被承認為真正的人,但他們始終也只是小孩子而已。這時,男人已經準備好上戰場,而女人已經準備好自殺,但他們都沒有哭,因為,雨點又再一次代替了族人的眼淚。

        但除了這兩場,就只剩下沒甚麼「戲」的文戲,以及沒完沒了的戰鬥。為了營造最真實的效果,導演找來了真正的原住民做演員,但相對地就犧牲了演技。演員在大部分的文戲裡都只讀出對白,沒有帶很重的情感,但可能是因為對白是以賽德克語說出的關係,即使演員的演技不足,沒有情感,但語言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補足了當中的情感。

        到上集的中段,其中兩個族人放棄了族人的身份,剪掉了馬尾,加入了日本人,成為了管理原住民的警察。從這可以看出部分原住民其實對「文明」有憧憬,希望捨棄「野蠻」。但到最後,他們都回到了部落,他們明白到自己始終是賽德克人,不管他們如何努力模仿,他們終究無法成為日本人。

        在整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出台灣原住民的男性主義。在部落裡的對話,幾乎全部都發生在男人之間,女性甚少說話,只有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女性才有機會說話。另外,男性主導了整個部落,在霧社出草的時候,有一個女族人大喊了一句為甚麼要出草,卻沒有人回應,說明了女性在部落裡沒有說話的權利,即使說了,也沒有男人會理會。

        在敘述嚴肅的歷史的同時,魏德聖卻不失幽默。族人在準備反擊日軍,正在籌集武器的時候,一把槍在拿起的一刻就斷掉了。在霧社出草的時候,莫那魯道阻止一個族人殺漢人,「我不是說過不殺漢人嗎?」「你有說過嗎?」。雖然這些畫面一瞬即逝,但也能看出魏德聖的幽默感。

        不得不提的還有配樂。在很多戰鬥的場面,都配上了以賽德克語吟唱的樂曲,為熱血的戰鬥加上了一重哀傷。餘下的配樂雖然給人罐頭音樂的感覺(我覺得有一些配樂有久石讓的風格),但也能切合畫面,算是不過不失。

        而CG則是整部電影最美中不足的地方。電影裡出現的野豬野鹿祖靈鳥、彩虹、飛機,以及只出現了一瞬間的族人從爆炸的火焰衝出來的幻覺,全部都做得非常突兀,動物的動作非常不自然,彩虹像是畫上去的,飛機起飛和在樹林上飛過的畫面就像打機一樣,族人從火焰衝出來的幻覺更是不知所謂,不但做得非常醜陋,更沒有甚麼特別意義,就只是代表族人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擊退入侵者,但其實在很多其他情節畫面都已經能夠看出這個訊息,完全沒有需要這一個幻覺。另外,到底這個幻覺是誰看見的?是日軍?還是觀眾?如果CG製作得不夠像真,那就不如不要。突兀的CG只會降低觀眾的投入度,原本非常投入的觀眾,看到這些「搞笑」的CG,即使不至於笑出來,也會立即從電影抽離。

        在日軍開始入侵的時候,他們來到了一個櫻花樹林,象徵著原本屬於族人的土地已經被侵佔了。而莫那魯道在霧社出草的時候,他在奔跑的途中,回頭一望,看見一朵櫻花,雖然櫻花樹林—族人的土地被奪回來了,但這塊土地已經殘破不堪了。

        最後,整齣戲所帶出的訊息十分簡單,莫那魯道跟巴萬的兩句對白就已經充分表達了導演對自己的土地的情感。


        「你的獵場在哪裡?」

        「我的獵場在這裡。」






1 則留言:

  1. 我身邊也有幾個喜歡電影的好朋友,但我卻是一個不懂電影的白癡。看你的文字真能感受到你對電影的熱情,另:你的文字為何邏輯性如此強,佩服! BY Joys

    回覆刪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