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可能透露部分劇情
1940年,Charles Chaplin在《The Great Dictator》(下稱《TGD》)徹徹底底的將以希特拉為首的獨裁者惡搞了一番;2012年,Larry Charles選了相同的題材,在現今獨裁者已經幾乎完全消失的時代,再一次揶揄獨裁者。同樣的題材,放在兩個Charles手裡,一個成了經典,另一個則不值一提。
雖然兩齣電影都同樣是以嘲笑獨裁者為主題,同樣有大量惹笑場面,但兩者惹笑的級數卻差天共地。
在《TGD》的時代,獨裁者在現實中仍然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下開獨裁者的玩笑,實際上並非玩笑,而是冒著極大的險對抗獨裁者的行為。(更有傳言說當希特拉看完《TGD》後,揚言若成功入侵美國,第一時間會殺掉Charles Chaplin,可見當著獨裁者的面取笑他們是何等危險。)而片中大量對獨裁者開的玩笑,並非單純的想揶揄獨裁者,或藉電影發洩對獨裁者的不滿,同時亦是在揭露獨裁者的幼稚與愚蠢。
而《The Dictator》(下稱《TD》)則只是純粹的滑稽,整部戲就是以一個有著滑稽造形的獨裁者在各種滑稽的情形下做著各種滑稽的事,毫無意義,從頭至尾都只有形體上的惹笑。這些滑稽並非獨裁者獨有的,更可能出現在任何人身上。
在笑點的深度方面,《TD》也遠遠不及《TGD》。《TGD》裡的惹笑,不單是表面上的搞笑,背後隱藏著深層的意思,就如兩國獨裁者相見時,兩人在爭論誰較厲害,一方面是小孩子式的幼稚吵嘴,但同時亦是獨裁者對權力的慾望的展現。而《TD》裡的惹笑則非常低俗,低俗得甚至連獨裁者不懂自慰竟然都是一個笑點。
也許將《TD》跟經典中的經典相提並論不太公平,但即使將《TD》獨立的看,也沒有甚麼特別出色的地方。
我不得不承認,《TD》的剪接沒有拖泥帶水,使整部電影的節奏非常爽快。若配合一個情節豐富的故事,這當然是好的,但可惜,《TD》並沒有甚麼重要的情節。若說電影有二十個笑點,那麼可以將電影剪成二十段短片來看,絕不會看不明白。沒有好的故事,無論剪接做得多麼好,都是沒有意義的。
最後的「如果美國是獨裁國家」的演說,似乎是想模仿《TGD》的「自由宣言」,將前面的低俗笑點「正當化」,可惜結果卻是完全的失敗。演說開始時說民主的「壞處」,讓觀眾思考一下獨裁與民主的問題,但正當觀眾想進一步思考的時候,演說的內容突然轉為「愛的宣言」,打斷了觀眾的思維,整部電影裡唯一可能將其提升的機會就此消失。
整體來說,《TD》不但沒有確切的結局(故事似乎會繼續原地踏步?),更甚的是,似乎連一些有意思的情節也缺乏,走出戲院,你說不出《TD》到底是說甚麼的,甚至連有甚麼笑點都會忘記。
在《The Great Dictator》這部經典後再次以揶揄獨裁者為題,肯定是愚蠢的,選擇相同的題材,就注定會讓人將兩者互相比較,而《The Dictator》是注定無法超越《The Great Dictator》(甚至連平起平坐也不能。但即使沒有《The Great Dictator》,我想,《The Dictator》的價值也不會因此而提升。
(可能導演都知自己遠遠不及Charles Chaplin,所以片名《The Dictator》並沒有「Gr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