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生,焉知死?」考中化時在答題簿上寫著這些「偉大的中國文化」流傳下來的句子(雖然我沒有寫這句),論述著毫無根據、無中生有、自己完全不認同的「偉大的中國文化」論點。現在考完了,以後都不會再碰了,係時候寫一些違反「偉大的中國文化」的東西了。
有生,就必有死。任何正在生存的生物都必然有其死亡的一刻,然而,牠們未必意識到自己正在生存,更不要說意識到自己將會死亡。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人類對自己與他人以至於其他生物的生死有所感知。
人們都以為生存是喜悅的,而死亡是痛苦的,這是因為人直覺的以為自己瞭解生,而對死毫無認知。無容置疑,人類必然會本能地對不認識的東西產生恐懼。由於不認識死,所以就懼怕死。沒有親身體驗過的事,是無法真正瞭解的。所以,要瞭解死,唯一的辦法就是死。換句話說,要讓未死的人瞭解死,是無可能的。
人類一日不瞭解死,一日都會對死懷有無盡的恐懼。為了消除這種恐懼,人類「發明」了宗教。每一個宗教都對死作出美麗的詮釋,有的說死後有天堂地獄,有的說有輪迴。宗教本身當然認為自己的詮釋是絕對正確的,其信徒都是絕對相信的,但對於不相信的人來說,則甚麼都不是。
我認為宗教之於死的詮釋都只不過是自我安慰的把戲,宗教用一些不能用確實的證據證實的東西把「死」這一塊認知上的空白填滿了,把人們心裡的恐懼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對「死後世界」的希望,甚至渴望。信徒都不再對死懷有恐懼,甚至將死視為比生更值得喜悅的事情。縱然我覺得這全都是自我安慰,但能夠得到安慰,不需要再懷著畏懼的心情生活下去,我想應該是好事。不過無論如何,不能說服我的事物,我是不會相信的,所以我對死的詮釋並不是由宗教角度出發,但概念上與佛教的輪迴有點相似。
「死」之於我,就即是肉體與精神的永久分離,用醫學或生物學的方式說,就即是腦死亡。肉體和精神必須兩者合而為一才是完整的生命,只有肉體或只有精神都不能稱之為生命。若只有肉體而沒有精神,這個肉體就只是一堆有機物質,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混合物,除此以外,甚麼都不是,可以說與堆填區裡的東西沒有分別。相反,若只有精神而無肉體,精神裡的意識和記憶就沒有一個可行的形式讓其得以展現,那麼這個不能以任何形式被感知、察覺的精神就與不存在無異。
以一部電腦來作比喻,CPU和Harddisk就是精神的意識和記憶,而顯示器、speaker等等的週邊就是肉體。若沒有了CPU和Harddisk,顯示器上甚麼都看不見;若沒有了顯示器,儘管CPU正在進行著多麼厲害的思考,儘管Harddisk裡儲存著無盡的記憶,這些東西都無法被顯示出來。只有同時具備肉體和精神,肉體才能藉著精神的存在而獲得有機混合物以外的意義,精神才能藉著肉體的形式得以展現,肯定其存在。一但兩者分離,肉體就成為了有機混合物,精神就變成了不存在的存在。
對人類和其他動物而言,大腦就是連接兩者的唯一連接,一但大腦死亡,這個唯一的連接也就永遠的斷開了,肉體和精神從此永久的分離,兩者在分離之後各自進入其「死」的狀態。
在生物學上,有物質循環(material cycle),死掉的生物的肉體會被分解為無機的物質,以養分的身份重新進入生態系統(ecosystem),然後被植物所吸收,進而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變成其他生物的身體的一部分,最後生物死去,其肉體再次進入這個循環,週而復始。
既然肉體是如此,精神也應該類似。我認為不需要將精神的死想得這麼複雜,精神的死其實與肉體的死差不多。在精神世界裡,構成每一個人每一生物的精神部分的「精神物質」(事實上並非物質),會在人和生物的精神死後被分解成最細小的單位,進入一個「精神物質」的循環。那些死掉的精神被分解成最微細的「精神物質」後,全部聚集在一起,組成一個巨大的統一的無意志的精神。每當有新生命誕生時,就從這個統一的精神中抽取出一定份量的「精神物質」,製成一個擁有獨立意志的精神,成為那個新生命的精神部分。當這個獨立的精神死後,又會重歸「精神物質」循環。
寫了這麼多,其實我的理論與一般的宗教理論沒有甚麼分別,都是沒有確實的證據足以證實的。唯一的分別是,我的理論是我一人的想像,宗教則是一大群人共同的想像。
死後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死了之後才去想吧。
相關文章:
必然的偶然
「我思,故我在?」
生與死
我的世界
寫得幾好,在無證據證明下,大家都是基於信有,信無的觀念下,信有天堂和不信有天堂
回覆刪除不食魚的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