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可能透露部分劇情
看完整齣電影,我都不明白片名是甚麼意思,到底哪裡有東風,又破了甚麼...\
我不覺得這是一齣電影,反而像一疊相片、幾段MV和舞台劇的融合。
由開始到結束,亞藍都掛一部相機在頸上,又不時拍一些相片,這些相片更在電影的後段串連起來播放。電影中許多畫面構圖都像相片一樣。當只有一個人物在畫面中出現的時候,畫面不會是人物的面部close up,反而是人物在畫面的左邊或右邊,空出來的部分攝入了富有美感的背景,而人物在畫面中說一段對白,這時人物甚少移動,看上去的感覺就如看一張一張的相片一樣。
有一段,余麟從鋪頭裡面走向鋪外,畫面中間是余麟的背面,這段應是刻意不打燈,做出背光的效果,整個畫面只有來自鋪外的一點日光,這不但造出了相片的感覺,更有一種自然的感覺,不過這種自然卻有點不自然。很多時候,在情節的連接處,插入了很多空鏡,有些拍天空,有些拍靜止的物件或建築物,畫面的邊緣又出現光暈,這根本就是相片以幻燈片的方式播放,畫面又配以(一些我不認識的)音樂,營造出MV的感覺。
有些時候,一個人物處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裡,或是獨自走著,一些(我不認識的)英文歌播出,配合著畫面根本就是一段一段的MV。以前看過《花吃了那女孩》,當中也有很多MV般的畫面,但當時我覺得在電影裡加入MV的元素是非常差的。但《東風破》裡出現的MV卻運用得非常恰當,不會像《花》般用得太多,蓋過了電影本身。有一段,亞藍抱著結他自彈自唱,這又是另一段MV。
演員的演出顯示了這是一部舞台劇而非一齣電影。當有兩個人物同時出現的時候,他們通當都面向同一方向,說對白時也不會完全轉向對方。另一種情況,兩個人物面對面說話,鏡頭從不對人物面部作close up,其中一段,亞藍與余麟在路中心面對著對方說話,鏡頭全程都只拍兩人的側面,並且一個長鏡頭直落整段對話。處理一段有一定長度的對話,一般電影會以包含兩人側面的畫面和兩人的面部close up交替出現,以增強畫面張力。電影只使用兩人側面的畫面的做法可以說是有點冒險,在那段大概一至兩分鐘的對話裡,畫面靜止不變,不免帶來一些沈悶的感覺(不是故事情節沈悶,是畫面的沈悶而已)。同時,看這種畫面又像看一部舞台劇,觀眾只能從單一角度觀看,而電影就用了鏡頭角度不變的方式造成了這種效果。
電影在故事情節方面並不是很突出,甚至有點過分平淡,沒有高潮,而且觀眾能夠輕易的估到故事的發展。只看開頭的三十分鐘,就已經能夠大概的知道,山伯和Eva以前曾經是一對,而亞藍和余麟就是他們的延續。故事給人溫情的感覺,但不刻意煽情。亞藍找來藥和跌打酒給山伯,山伯只以行動而非說話交代對亞藍的行動的回應,觀眾卻能夠從中聽到沒有說出的話,若用了說話來交代,這段就可能變得煽情了,也會失去當中的美感。
人物的對白不多,很多情節都以人物的行動交代了,即使人物之間有對話,也是一句起兩句止,絕不長氣。我一直都覺得對白多是技巧不足的表現,只有故事不夠好,導演技術不夠好,演員演技不夠好,才需要又多又長的對白搭夠。所以我總覺得對白不多的電影比對白多的電影為佳,只有導演有足夠功力,才能用畫面交代劇情,只有演員有足夠好的演技,才能用身體動作、面部表情取代對白進行交流。
電影又運用了很多長鏡頭,雖然這些長鏡頭大多都不是在交代劇情,即使不用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用了卻不是壞事,反而使電影變得流暢自然。有一段,余麟獨自走在空無一人的街上,慢慢步向鏡頭的方向,當中沒有一點劇情,可以說不看這段也沒關係,但這段又給觀眾很美很舒服的感覺。
電影有點童話故事的感覺。亞藍和余麟在網上認識,最後走在一起。山伯和Eva在年輕時分開了,過了很多年重遇了。我甚至覺得劇情有點太過理想。
這是一部與我印象中的電影有頗大落差的一部電影,它沒有一些一般電影有的元素,卻多了相片、MV和舞台劇的元素。這不但沒有破壞電影感,更使電影變得更美,縱然有點造作。
0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