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

夢‧續

請先閱讀前文:


夢的過程

        首先肉體進入睡眠狀態,肉體與精神的大部分連接斷開,只剩下少量的資訊傳送至精神,而僅餘的傳送到精神的資訊也會出現劣化。傳送至精神的資訊量大幅減少,原本用來處理外界資訊的精神部分負荷減低,然後這部分精神轉為在夢境方面運作。之後,精神從兩種必需的材料—記憶和慾望中選取適當的材料以創造夢境。精神用記憶構築夢境的具體結構,再創作出符合慾望的內容,以滿足人在清醒生活時未能滿足的慾望。睡眠的期間,夢境以被動的形式被肉體刺激影響著。最後夢境完成,夢境的內容以記憶的形式儲存起來,若是由潛意識所處理的,夢境內容不會記得,若是由意識處理的,夢境內容則會記得。

夢的用途

        佛洛伊德說:「夢是慾求的滿足。」這是正確的,但更準確的說,夢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夢境是只屬於作夢者個人的世界,夢境的結構和內容由作夢者的潛意識(有時涉及意識)隨意構築,目的在於創造一個符合作夢者慾望的夢境,滿足作夢者在清醒生活中未能滿足而被抑壓的慾望。在清醒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規範和環境因素使人無法達成所有慾望,於是慾望就被抑壓起來。而將慾望抑壓會對心理帶來負面影響,若慾望過份抑壓,累積過多,會造成心理疾病。於是,夢就作為心理的免疫系統出現了。夢境以創造性的方式滿足了作夢者的慾望,在某程度上把抑壓著的慾望消除了,從而使慾望的抑壓到達一個平衡點,至小不超過臨界點,避免了心理疾病的產生。

        若一個人不作夢,抑壓的慾望就會不斷的累積起來,最後超過一個臨界點,繼而引發各種心理疾病,這就如精神的癌症一樣。雖然夢境不能百分百的消除那些未能滿足的慾望,但卻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除了在現實中確實的滿足慾望,只有夢才能夠減低慾望的強度。

        夢又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手段。作夢者依照自己所希望的建築夢境(雖然不一定成功),使夢境成為能夠滿足自己,使自己快樂,是自己所渴望的世界,以抵消在清醒生活時所遭受到的痛苦。作夢者透過夢境暫時脫離了現實的痛苦,沉醉在快樂的夢境之中,為自己帶來一時之間的輕鬆。

清醒夢

        大部分的夢都是由潛意識負責操控的,但有時候意識都會參與創造夢境的過程,這時人所作的夢就是清醒夢。此時的夢境同時存在於潛意識和意識,同時受到兩者的控制。在作清醒夢的時候,作夢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隨自己的意思改變夢境中的形象與內容,他可以根據自己的意識所想,控制夢的「劇情」的發展。

開口夢、夢遊

        作夢時,肉體與精神尚有少量連接,這些連接主要作用於將外界的危險訊息透過肉體傳送到精神,但有時候這些連接出現反向的作用,將正在精神中進行的夢境傳回肉體,透過肉體呈現作夢者的夢境的部分內容。開口夢就是人在夢境中說的話的呈現,由於傳送的訊息有機會被劣化,所以作開口夢的人不一定能夠說出完整的字詞或句子,而是發出旁人認為沒有意義的聲音而已。夢遊則是身體各部分肌肉同時受夢境所支配,呈現著夢者在夢境中的行動,同樣,由於資訊可能被劣化,夢遊者的行動不一定與夢境中的完全相同。

夢中夢

        夢可以說是作夢者在其精神中創造出來的世界,所以在這世界中,作夢者能夠根據其潛意識和意識塑造他所希望的事物,當中包括在其夢境中塑造另一個夢,即是塑造一個「自己在作夢」的夢。

預知夢

        這是作為決定論的佐證,由於一切都已經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決定好了,所以人才有可能存取這些決定好了的資訊。人通常無法存取這些資訊,但在作夢時則有機會,縱然機會極微。當人存取到未來的資訊時,夢境就受這些資訊影響,使人以夢的形式感知到未來的資訊,也就是預知未來。



        每個人每一次的夢境都不同,組成每一個夢的成分都各異,故此我們無法定出一條統一的法則來釋夢。任何法則都只能解釋某一部分的夢,若用來解釋別的夢則可能出現矛盾、錯誤,所以釋夢並無意義。夢境中所出現的一切事物,只有作夢者自己才能完全理解,若作夢者自己都無法理解,旁人更沒有可能明白。再說,讓我們知道夢境所代表的是甚麼,又有何用?知道與否,人一樣的繼續作夢。



1 則留言:

  1. 夢中夢是inception嗎=]
    你有看嗎?

    你會不知道我是誰嗎…哈哈

    回覆刪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