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4日

窮得只剩下錢

        香港社會的主流價值就是錢。你賺得愈多錢,你就愈有價值,你要領綜援,你就沒有價值。那些賺最多錢最有價值的人多是來自上流社會,而這些上流社會人士多是名校畢業生。所以,造成「社會主流價值就是錢」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由於名校教育和人們對名校的崇拜。

        不論是幼稚園、小學還是中學,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入讀最高級、最優秀的學校,並甘心為此「仆心仆命」。報幼稚園時,父母為了取得那五分宗教分,用盡各種方法讓孩子在最短時間內受洗,務求比其他人多拿五分,多些機會入名幼稚園。報小學時,父母送孩子上面試班,又要孩子背面試標準答案,務求孩子在面試時表現好一點,增加入名小學的機會。報中學時,為求到有較多名校的校網,父母不惜大花金錢,由新界搬到香港島,讓孩子有多一點機會入名中學。父母所作的一切,都只為讓孩子入讀名校。名校真的這麼好嗎?為甚麼會有些父母非名校不讓孩子讀?

        要孩子讀名校的父母有兩種。一種父母兒時不是讀名校,長大後覺得有受損失,希望孩子讀名校是不想孩子重蹈自己覆轍。另一種父母兒時是讀名校,覺得名校(特別是自己以前讀那間)才是好的學校,才是孩子應該讀的學校,對他們來說,band2 band3那些根本就不值一提。這兩種父母都有一共通點,就是真心(或盲目)的認為名校就是最好的。看成績,名校的學生固然要比一般學校的學生更好。但在其他方面,名校的學生又是不是最好的呢?

        名校教到學生甚麼?看過蘆葦的《名校教了我什麼》後,非常認同。


「名校,就是如此現實。它貫輸的價值觀是七個字——識時務者為俊傑。不單校長,老師、同學,都很懂得做人——做一個成功的主流香港人,當然離不開一個錢字。」

        名校最成功的地方,不但是讓學生明白到錢的重要,更是讓學生明白到錢是最重要而且唯一重要的東西。名校生多是來自富有家庭,平時使用的物品都是名牌,所以他們不會知道甚麼是uniqlo,平常的娛樂是去旅行,但從來未去過南丫島。可能不是名校生的眼中只看到錢,或是他們只著重錢,而是他們的生活環境除了錢就甚麼都沒有,放眼周圍,映入眼簾的只有錢,造成他們只看到錢,和造成他們給人的印象是只看到錢的其實是周圍的環境。但他們「離不開一個錢字」這個事實仍是無法否定的。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訓練每個人的獨立思考、批判思想。但名校在這方面做到幾多?名校最成功的,是它大批倒模生產一個個典型香港人——實際、精叻、識上位、識表現自己。但更深層的價值——真、善、美,名校又教了幾多?」

        相比一般的學校,名校能夠生產出(不是教育出)更多成續優秀的畢業生,但事實上這並非名校的功勞,而是學生天資聰敏,補習社貼題有方以及父母有錢。除了成績之外,名校生在其他方面有特別優秀嗎?我不敢肯定,但至少,從我的眼中看不到。

        由於名校畢業生都「實際、精叻、識上位、識表現自己」,他們多能夠得到一份高薪厚職,不是會計師,就是精算師,不是律師,就是工程師,總之就是「師」。有一份高薪厚職使名校生眼中只有錢的情況更嚴重,在工作上,他們只看到自身的利益,每天考慮的事只有如何賺更多錢。名校生都不問世事,從不看報章,不關心世界時事,他們不會知道也不會想知道六四的真相。他們唯一會看的該是財經版,看看有甚麼賺錢的好方法。

        我覺得名校生都是沒甚麼文化的,我指的是他們不看文字,不看文章,不看文學。他們都在時間花在錢上,哪會有時間和心機花在文字上呢。蘆葦的《名校教了我什麼》和我這篇文章應該沒甚麼名校生和社會上流人士會看。

        雖然在我眼中,名校生和社會上流人士都窮得只剩下錢,但在他們眼中,我也許窮得連錢都沒有。我覺得上流社會的人沒文化,只重金錢利益,或許這就是他們的文化。

        我從來沒有讀過名校,本文只是我自觀的偏見。

0 留言:

發佈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