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9日

沒有學校,只有學店

        以前有種東西叫學店,學生在那裡用金錢買教育買文憑,到了現代,學店並非消失了,而是變成了補習社繼續生存。學店在各個年代都能夠存活下來,全是教育制度「求學就是求分數」的錯。

        以前的學生放學後,會立即離開學校回家去。現在的學生一聽到放學鐘聲,會馬上以九秒九的速度「逃離」(不是離開)學校去補習社。在這個年代(甚至是所有年代)的學生心目中,學校與監倉是同義的,上學就等於有期徒刑,學生每天早上七時(甚至更早)起牀,不是去上學而是去服刑,刑期是十二年,地點不是學校而是監倉,工作內容是忍耐,工作目標是「等放監」。

        我想,香港的學生沒有一個是喜歡上學的,學生去上學只是因為政府以「免費教育」為理由強逼他們去,學生從來不是真心的想去上學的。

        有人說「現在的學生都不會專師重道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教育制度要「求分數」,那麼身為教師的只好教導學生如何有技巧的「求分數」,亦即是說教育一早就變成了「應試教育」。當教師對學生進行的是「應試教育」,教師就再沒有多餘的時間去「以生命影響生命」了,真正有意義的教育都無法進行了。

        「應試教育」又是多麼的沈悶,學生每天聽著教師對他們說如何作文,如何做MC,答哪些point才有分,試問在這情況下,學生還有甚麼理由要尊重「被逼」作「無意義教育」、「沒有盡教師應有的責任」的教師呢?甚至乎,「教師」其實不是教師,而是售貨員,向學生售賣分數的售貨員。雖然如此,我也明白很多教師都是身不由己的,逼於無奈才會作「無意義教育」。不過,教師對學生進行應試教育的事實始終無法改變。

        有些學生覺得十二年裡在免費的「監倉」裡「服刑」不會「買」到他們想要的分數,於是就到更高級的學店—補習社去「買」他們想要的分數。在過去的十八年裡,我從來沒有補習過一次,因為我一直都覺得補習就即是將已經學過(忍耐過)的東西再學(忍耐)多一次。

        若果補習社所做的真是為學生補習還好,但現在的補習社卻都是賣應試技巧的地方。學生每天急不及待的逃離監倉,並付出額外的金錢去補習,是因為「監倉」所免費提供的應試技巧不足以讓他們取得可以在將來換成金錢的分數,但補習社卻可以。

        在「監倉」裡學生會如一條條死屍般伏在桌子上,在補習社裡,學生卻可以精神奕奕的看那段預先錄影的影象,並心甘情願的付出真金白銀去換取「雞精notes」和「應試技巧」。學生所需要和想要的都不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他們所需要的從來都只是分數,想要的從來都只是用分數換來的金錢。

        「監倉」經常會教一些「out C」的內容,教師又會一時興起的跟學生說人生大道理,在學生眼中,這全是浪費時間的活動,對他們「取分賺錢」的人生終極目標毫無幫助,甚至有不良影響。(老實說,我很喜歡教師教「out C」的東西,更喜歡他們在課堂上說道理,這些才是真正使人有興趣學習的東西)在補習社裡,這一切都不存在,存在的只有能夠幫助學生取得更高分數,間接幫助學生在將來賺更多錢的應試技巧。

        再者,「監倉」裡的教師,男的頭頂稀疏,女的衣著老土,補習社裡的教師,男的英俊蕭灑,女的年輕貌美。「監倉」裡的教師,說話辭不達意,陳腔濫調,補習社的教師,說話句句風趣幽默(在我看來,只是廢話)。那麼,相比之下,還會有學生喜歡留在「監倉」嗎?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香港就再沒有學校,只剩下學店(或是學校根本不曾存在過)。要有真正的教育,除非「學校」都良心發現,變成真正的學校,為學生提供真正的「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不過,在這個由分數和金錢組成的社會,有可能嗎?


2 則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